「我祖母的早點,除了燕窩、哈什瑪、蓮子等之外,有時候也要喝杏仁茶。街上賣的杏仁茶不夠標準,要我母親自做。」~《雅舍談吃》
對「飲食」挑剔的人在飯桌上總是有種難以形容的魅力與霸氣。
《雅舍談吃》讀後心得
昔日從熱炒店打包了一份「三杯雞」回家孝敬父母,老爸還沒下箸就冷哼了一聲:「這一看就亂七八糟,林北煮一次乎你知影什麼叫真正诶三杯雞。」
那天,我咬了一口豇豆直呼甜美好吃,老闆僅是微微一笑,手掌上上下下地揮著:「喜歡吃就多吃點,但是這豇豆釀百花還是得到人和園吃才行。」
在深圳駐點期間,我最喜歡在龍華和平路附近的店裡吃碗重慶小麵當晚餐;拍照發給重慶的同事一看,對方只簡短回一句:「那味道肯定不行啊,怎麼看都不地道。」
爾後同事來台,為了讓他享用家鄉味,帶他到淡水捷運站旁的「川川小吃」用餐,替對方點了碗「重慶小麵」;餐點固然美味,但他看了一眼說:「诶這是豌雜,不是小麵。」
飲食真乃博大精深,富過三代方知吃穿,像我這種骯髒吃骯髒大的的人,年過而立才開始對飲食之溯源起了興趣。
所以讀到梁實秋《雅舍談吃》中祖母對早餐要求的段落時,心頭不免為之一驚,竟然有人每天早上吃燕窩與蓮子?
當然不是羨慕,只是不解,但仔細想想,那個時代敬老尊老,就似乎也不是那麼奇怪的事了。
梁實秋於序中寫道:「有一位先生問我:『您為什麼對於飲食特有研究?』這一問問得我好生惶恐。」
「我幾曾有過研究?我據實回答說:『只因我連續吃了八十多年,沒間斷。』」
可惜梁實秋晚年罹患糖尿病,除了忌甜食外也不能再恣意享用美食,其心情煩悶想來十分難受。
整體來說,《雅舍談吃》係將梁實秋的副刊短文集結成冊,每一章都是一項飲食單品,除了品評,還有作者個人的經驗與回憶,讀來饒富趣味。
梁實秋看來非常喜歡北京(北平)的東興樓,全書有半數以上菜色皆出自東興樓,如:「現在要說東興樓的韭菜蔞。事實上是韭菜包子,而名曰蔞,當然有其特點,麵醱的好,潔白無疵,沒有斑點油皮,而且捏法特佳,細摺勻稱,捏合處沒有麵疙瘩……」。
書中還介紹了各地許多他所喜愛的餐館,可惜隨著戰事發生,有些已被炸毀,有些店家則人事已非。
本書對我來說最大的收穫就是,原來「沙其瑪」是滿族甜品;因北方人覺得「蛋」字粗俗,故以「芙蓉」、「錢」、「木樨」等字代之;之後想嘗嘗看「豆汁兒」究竟是多嘔心的飲料。
關於作者
梁實秋(1903—1987),原名梁治華,字實秋, 浙江杭縣(今杭州)人。筆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國著名的散文家、學者、文學批評家、翻譯家,國內第一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一生給中國文壇留下了兩千多萬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創造了中國現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紀錄。代表作為《莎士比亞全集》(譯作)等。
關於《雅舍談吃》
文學大師梁實秋唯一的飲食散文集,從生活中最平凡的「吃」談起,以食材為題,用字亦莊亦諧,淺顯而雋永。他很少正面講述食物的味道,卻讓人感受得到那滋味的美好;並不直接懷鄉,字裡行間卻流露出濃濃的鄉愁與故國人情。在這本書中,不僅讓人看見美食,看見感情,也看見生命。本書收錄梁文薔談父親的真摯文章,名家朱振藩為序推薦,新收入作家李偉涵、九歌總編輯陳素芳的評論文章,搭配精緻插畫,更洋溢復古情懷。(誠品線上)
—
吹著魔笛的浮士德
遊戲產業觀察評論家、9 級 Google 嚮導美食探店者、親子成長的初心者
合作信箱:gameqbfaust@gmail.com
追蹤 Instagram:https://lihi3.cc/vlzV5
↓追蹤 Facebook 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