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在玩 DOS 版《大航海時代 2》的時候,有眼不識泰山,不知道音樂是出於自菅野洋子(菅野よう子)之手,只覺得遊戲中的每首曲子都有種莫名的魔力,聽過以後就會在大腦某個角落的音響室裡不斷的循環播放旋律,從那之後再也無法忘掉。
今日與各位分享遊戲中的兩首曲子,分別是具有濃厚南國風味的「Empty Eyes」與一進入遊戲就會聽到的「霧之港」。
最近開始著手寫這一系列文章的動機很單純,對聲音的記憶就像嗅覺一樣,經常性地會被遺忘,但其實已經深深地埋在腦海裡頭,很多曲子平常要哼時哼不出來,但只要奏起第一個音符,往往整首曲子就蹦了回來,連帶著會想起畫面、內容等等記憶。
這也是老遊戲迷人之處,懷念的不是遊戲本身,而是那時的自己。
離題了。
大航海時代2原聲帶 – Empty Eyes
遊戲:大航海時代 II
音樂:Empty Eyes (Tropical Port)
編曲者:菅野洋子
其實這裡選曲選的相當掙扎,對我來說每首曲子都充滿回憶,也都令人印象深刻,總覺得不管選哪首都有遺珠之憾,最後挑選了Empty Eyes (Tropical Port) 與霧之港兩曲。
其實大航海時代在音樂方面有個相當棒的特色,聞聲即見形,從二代開始到Online版都一樣,擇日也想分享大航海時代Online的音樂,法國城鎮的音樂著實令人神往。
Empty Eyes有相當多版本,在此文中挑的是遊戲內的原始版本,雖然是電子合成音,但從前奏輕快的樂聲與啪~啪~啪的背景音,閉起眼彷彿可想見主角肯定位於熱情的南國都市內,皮膚黝黑的民眾站在椰子樹下看著船艦入港,旋律變化雖不多,卻雋永到令人難忘。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電玩音樂的特色,為了能在遊戲中循環播放,最末段通常會與曲子最開頭相呼應,這說來也是種高深的學問,一首曲子要怎麼讓人連續聽上50次循環都還不膩呢?佩服佩服。
各位不覺得這種輕快的電子音搭配上點陣圖的遊戲畫面相當合適嗎?
大航海時代2原聲帶 – 霧之港
遊戲:大航海時代 II
音樂:霧之港
編曲者:菅野洋子
另一曲霧之港則是歐洲港口的主題音樂,記憶中我每次選擇的都是那位紅髮女主角,遊戲起始路線就是在歐洲(如果記錯的話請用力指正我),因此這首曲子蕩徊在腦中十數年來從未散去。
角色在大霧彌漫的港邊漫步,,節奏稍緩的琴聲帶出一種溫雅的情感,既非憂鬱亦非懶散,在02:15秒開始琴鍵聲轉趨激烈,而後又回到初始的溫柔節奏,莫說是遊戲配樂,單純作為音樂作品來欣賞也是上上之作。
順帶一提,會寫這篇文是因為我在播放睡前音樂時,輪播到了土田有紀的「Candy Heart」曲目時,前奏音樂與Empty Eyes極為相像,如前為所述,因為這個音符而敲醒了我對於這個遊戲的所有記憶,音樂真的是很美妙的事物。
最後,寫了這麼多吃吃喝喝與遊戲文章,其實我真不知道該怎麼描寫遊戲方面的感受,或許文筆表達的不是很好,但就當作讓我練習吧。
關於菅野洋子的創作過程
2024 年追記:有點想不起這篇短文動筆的時間點了,推估是大學左右,玩了「大航海時代 Online」之後寫的吧。
菅野洋子在訪談中提到,大學時期參加社團「てつ100%」的時候被人問道:「這邊有誰能作曲的?」然後因此結識了光榮(KOEI)的成員。
那是在 1985~1986 年之間,光榮方委託菅野洋子創作大約 20 首曲子,包括了信長的主題曲以及信長殞命的音樂。
她正準備答應的時候被告知:「只能用 2 個音符以及 1 種節奏」。
「好吧,我知道了。」就這樣,她在沒有玩過電腦遊戲,也沒有看到任何圖片的狀態下完成了作品並交付給光榮。
她回憶道:「其實現在回想起來覺得什麼都不知道也蠻好的,因為資訊很少,所以總之就透過自己的印象與感受來自由創造。」
關於感受性,菅野在訪談中也提到自己在 11 歲時參加 Yamaha 的「作曲表演音樂會」時得到了川上賞(理事長獎),當時她分配到的項目是 1 小時內要做出 8 小節的旋律,最終她做寫出了 32 小節,而為了不讓大人們頭昏眼花,這還是她盡量控制產出的結果。
對她來說,即使沒有任何感動,也能創作出成年人喜歡的東西,因此她從小學開始就對於功利的世界不屑一顧。
在菅野的心中,有著一個她真正想要創造的世界,那與應付競賽或應付成年人的喜好相比是完全不同的存在。
對她來說,看著廣闊的海洋時,寫出一首曲子比寫出一段文字要容易多了。
因此自從她開始工作以後,便不斷地在自己創作的曲目中,偷偷加入自己心中真正喜歡的那種感受與元素,直到現在也是。
或許這正是菅野的曲目總是能觸動人心的原因吧,即使是用最簡單的音符元素組成,也能成就經典。
❑參考資料:音を極める――メディア芸術の音を創造した人々 第8回 作曲家、プロデューサー・菅野よう子[前編]
—
吹著魔笛的浮士德
遊戲產業觀察評論家、9 級 Google 嚮導美食探店者、親子成長的初心者
合作信箱:gameqbfaust@gmail.com
追蹤 Instagram:https://lihi3.cc/vlzV5
↓追蹤 Facebook 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