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行》讀後感
《罪行》一書適合淺讀(全書由十一則短篇組成),卻更值得細細品嘗與再三回味之。媒體每天告訴我們許多「故事」,而這些「故事」卻從來沒有「結局」,一旦失去新聞價值以後媒體也不會繼續追蹤後續發展,同時這些故事也都缺少「開端」,就像全面啟動裡提到的夢境一樣,剎那間我們在新聞頻道看見某人殺了某某人,然後群情激憤要求判處死刑,但很少有人能理解到整則故事的全貌。
作者以被告辯護律師的身份來描述他的客戶所發生的故事,這些案子多半都是令人感到哀慟甚至不禁同情的,照理說我應該對於殺人犯感到憤怒的,於情於法皆天理不容,為何在讀完書中的案子以後卻希望法律能放這些人一馬呢?我想原因出在「人性」,忘了哪位哲人說過:「我們從來沒有認真去了解過某人。」
若非我曾經走進法院旁聽過,對於本書可能不會有如此大的共鳴,同作者所說:「很少有人會在早上起床的時候說:『我今天要犯罪。』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可能犯下罪行。無論處於激情、憤怒亦或絕望……」
誰會想到一位行醫數十載救人無數的慈祥老先生會在某天睡醒手刃自己的愛妻呢?在媒體前的人們會覺得他真是泯滅人性,離婚不就得了何必痛下殺手呢?但他身邊伴隨多年的朋友則會表現出「其實這也不能怪他」的態度。
是故我們常在新聞媒體上看見家屬或親友哭喊:「他平常不是這樣的人呀!」
不可否認,平常我也會認為這真是最爛的藉口,甚至是蒙昧自己雙眼的發言,但,或許我們真的不了解那些人的成長過程,什麼原因導致他選擇做出連上帝也不允許的惡行。
整體而言,透過此書的個案分享,或許對於所謂的「罪行」會有另一層面的感觸。
關於作者
費迪南.馮.席拉赫(Ferdinand von Schirach)
1964年生於慕尼黑,自1994年起擔任執業律師,專司刑事案件。他的委託人包括前東德中央政治局委員君特.沙博夫斯基、前聯邦情報局特務諾貝特.尤瑞次科、工業鉅子、達官顯貴、中下階層人士及常民百姓。2009年出版處女作《罪行》,引起廣大迴響,德國讀者及媒體好評不斷,售出35國版權。2010年獲《慕尼黑晚報》選為年度文學之星。
—
吹著魔笛的浮士德
遊戲產業觀察評論家、9 級 Google 嚮導美食探店者、親子成長的初心者
合作信箱:gameqbfaust@gmail.com
追蹤 Instagram:https://lihi3.cc/vlzV5
↓追蹤 Facebook 專頁↓